原标题:扎根生活,“政治”才能入脑入心
■ 吴 卓“政治与我有关吗?”“学政治能赚到钱吗?”“思想政治教育有用吗?”……
这些问题,常常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感到困扰。回答好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因为这些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些青年人对政治的陌生和疏离,是一些青年人对政治学习的不屑和误解。当今社会思想多元、价值观多元,功利化、现实化思潮泛滥,如何才能让青年人关注政治、了解政治、熟悉政治,从而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从而负责地担起自己的时代使命,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兴旺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摆在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娜教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政治、学习政治的教学实践,为此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杨娜善于利用生活中的例子给学生解释抽象的政治理论,例如,她用停车收费标准、小区物业费涨价、“打的”难等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告诉学生:政治就在你生活中的每一个小事中,政治既是政治家的事情,同时也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这样的政治教学生动活泼,自然会让青年人入脑入心,取得较好的效果。
歌德说过,“理论全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树常青!”政治是抽象的,但是政治教育不应该是抽象的,而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有声有色的;理论是高于生活的,但理论学习不能脱离生活,而应该联系实际,融入生活。列宁也说过:“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呆”在教室里,写在黑板上,必须与时俱进,深深扎根于青年人的生活,必须采取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引起青年人的兴趣,才能引起青年人的共鸣,才能深入青年人的心灵。也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我们需要探索创新更多、更生动活泼、更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大力引导青年人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助力他们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